凝膠時間測試儀廣泛應用于高分子材料(如環氧樹脂、硅膠、聚氨酯)研發與生產中,用于精確測定體系從液態向凝膠態轉變的時間點。其核心依賴于扭矩、位移或阻尼傳感器對物料流變狀態變化的靈敏捕捉。若傳感器失準或維護不當,將導致測試結果偏差,影響配方判斷與工藝控制。
一、傳感器校準關鍵步驟
零點校準:在無負載狀態下啟動儀器,執行“歸零”操作,消除機械間隙或電子漂移影響;
標準扭矩/粘度校準:使用已知粘度的標準油(如硅油)或標準扭矩砝碼,在規定轉速下驗證輸出信號是否符合預期值;
溫度補償校驗:因凝膠反應高度依賴溫度,需確認溫度傳感器(PT100等)與加熱系統同步準確,誤差應≤±0.5℃;
定期第三方檢定:建議每6–12個月送計量機構進行全項校準,尤其用于GMP或ISO認證實驗室時。

二、日常維護要點
清潔傳感部件:每次測試后及時清除殘留物料,避免固化物附著在轉子、探針或軸承上,影響轉動靈活性;
防塵防潮:傳感器接口與電路模塊應密封良好,存放于干燥環境,防止氧化或短路;
避免超量程運行:嚴禁測試超出儀器較大扭矩或粘度范圍的樣品,以防傳感器永久損傷;
潤滑與緊固:對機械傳動部位定期加注高溫潤滑脂,檢查螺絲是否松動。
三、異常判斷與處理
若出現重復性差、響應遲鈍或數據突跳,應首先排查傳感器連接線是否破損、探頭是否變形,并重新校準。對于旋轉式儀器,還需檢查電機轉速穩定性。
綜上,凝膠時間測試儀的可靠性高度依賴傳感器的精準與健康狀態。建立“定期校準+規范操作+預防性維護”的三位一體管理機制,才能確保測試數據真實反映材料凝膠行為,為研發與生產提供堅實支撐。